
夏本纪第二
发表时间:2020-04-26 10:01:39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嶽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嶽,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禹的爸爸,也就是鲧,在同僚中是很有威望的。“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是高得不能再高的评价了。
然而尧并不喜欢鲧,说他“负命毁族”。即便如此,尧还不得不重用鲧。
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这时尧已经得了乘龙佳婿,也就是舜。舜一天也没有治过水,就“摄行天子之政”,又“殛鲧於羽山以死”。
读到“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这一句时,真是觉得好寒心。
舜杀了禹的爸爸,又让禹去治水。禹和涂山氏结婚,只在家里住了四天,辛壬癸甲。此后十三年间,都没有回过家。我从小就从历史课本上读到“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读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是禹并不是勤奋工作到“过家门而不入”,而是因为爸爸被杀才“过家门不敢入”。
后来的历史课本,为什么连这么丁点小事都要改呢?
禹治水第九年时,舜没有把他流放到羽山。可见,舜并非不知道治水是需要时间的。
当年舜行摄天子之政,位子坐得还不是很稳,必须把共工、讙兜、三苗、鲧分别流放到幽陵、崇山、三危、羽山去。
禹治水成功,皋陶敬禹之德,让民众都听禹的话。
不听话,是要受刑罚的。
禹的功劳,也算是舜的德行。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後於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禹打算让皋陶继位的,但是禹还没有死,皋陶就先死了。
禹死的时候,把天下让给益。三年丧期满了,益仿照先例,把天下让给禹的儿子启。
尧把帝位传给舜,舜让给丹朱,没有让成,只好继续执掌天下。
舜把帝位传给禹,禹让给商均,没有让成,只好继续执掌天下。
禹把帝位传给益,益让给启。按照早先的剧本,应该是没有让成的,然而竟一不小心让成了,因为“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那么天下又是如何属意启的呢?太史公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听话,有赏;不听话,杀头,辱及子孙。
怪不得天下咸朝,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後。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於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後,至周封於杞也。
夏朝的故事,对于太史公来说,似乎就是一连串的joke。
譬如说“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譬如说“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譬如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这个吃龙肉的故事,实在是太狠了。乱吃野生动物,是要出大事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现世报。孔甲吃了龙肉,夏朝还是又传了三代(帝皋、帝发、帝履),这才被商汤给灭了。
夏禹、夏启、太康、中康、帝相、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不降、帝扃、帝廑、孔甲、帝皋、帝发、帝履(夏桀),共十七世。
上一篇 | 下一篇 |
姓名: | |
评论: | |
请输入下面这首诗词的作者姓名。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
|
答案: | |
云与清风常拥有,
冰雪知音世难求。
击节纵歌相对笑,
案上诗书杯中酒。
2000.12.31 于 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