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兮清扬

案上诗书杯中酒之快意人生

读《崖州志》乱记(一)

发表时间:2021-01-25 18:12:33 评论:0

最近略有闲暇,粗粗地读了一遍《崖州志》,随便乱记几笔。

崖州习礼义之教,有邹鲁之风。樵牧渔猎,与黎獠错杂。妇女不事蚕桑,止织吉贝。家自耕种,天物佣佃。士多业儒,人重廉耻。(卷一.舆地志一.风俗)

查了一下,“吉贝”原来就是木棉。文昌古称紫贝,与吉贝谐音,或源于此。

安土重迁,不事远贩。惟货土产,槟榔、椰子,及沙糖、生油、滕板、皮张、沉香、益智、艾粉等物。皆不甚抵值。故产计万金者,城落无数家。(卷一.舆地志一.风俗)

所以,当时沉香也“不甚抵值”咯。

崖处滨海,时有飓风之虞。故公私宫室,不为高敞。贫民庐舍,织柴为壁,涂之以泥,盖以茅茨,常为飓风所卷。(卷一.舆地志一.风俗)

这种房屋,我是很熟悉的,小时候见过许多。织柴为壁,就是在地上竖着打几根木桩,在木桩上横着钉上竹条,再用稻草混合黄泥搭在竹条上抹平阴干。

龙眼,如荔枝,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然。荔枝过,则龙眼熟。故谓之荔奴。(舆地志三.物产.果类)

“荔奴”这个词,小时候听说过,一直不明所以。

山竹,一名涩勒,即刺竹也。长芒密距,枝皆五出,如鸡足,可敝村砦。子瞻诗云“涩勒暗蛮村”,是也。土人种为藩,笋亦可食。(舆地志三.物产.竹藤类)

这一段刺竹,甚妙。

鬼画符,产道旁,状如木兰、紫薇。高五六尺。叶大如指,蓝色。老则有白篆文,如蜗篆,故名鬼画符。署月,土人畏蚊,折枝逐之,蚊即惊散。故又名打蚊树。凡感风寒,取嫩叶捣汤服之,大吐,立效。或行路寒暑所侵,吐泻腹痛,摘数叶嚼之,即愈。(舆地志三.物产.木类)

这一段写了这么长,我还是不知道“鬼画符”是什么树。惭愧,惭愧。

海鹅,即鹈鹕,一名逃河。阳江人谓之水流鹅。下水取鱼,颐下皮袋盛水二升许,以养鱼。每淘河一次,可充数日之食。渔谣云:“水流鹅,莫淘河。我鱼少,尔鱼多。竹弓欲射汝,奈汝会逃河。”《南越笔记》(舆地志四.物产.禽类)

读到“下水取鱼,颐下皮袋盛水二升许,以养鱼”这几句,差点喷茶。古人真是太有想象力了吖。

雁,广南无雁,近间有之。明时有雁集于琼山学泮池,邱濬为之记。天寒时,偶来,浑身皆黒,颈微白。客语名乌褂,约重二三斤。(舆地志四.物产.禽类)

读到“约重二三斤”,秒懂。

痛肚鸟,鸣声如人腹痛而呻。故名。(舆地志四.物产.禽类)

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鸟?

半天叫,大如瓦雀,而色斑黄。出河边沙坡,及田间。春令,窟田塍为巢。一生三四子。喜向日而唱,有半时之久。当天朗日晴,一飞一唱,自下而上,高唱入云。久之,自上而下,不绝如缕。土人取其子,畜以遣兴。(舆地志四.物产.禽类)

所以,这又是个什么鸟?

鳗鱼,颌下有二小翅,无鳞。客语名麻鱼,又名土龙。分咸淡二种。海鳗,铦牙,大口,肉有细刺。淡水鳗,肉细而肥,大者如股,能上山觅食。土人伺其归,跟踪,撒以灰,鱼涩缩盘旋,不能去,因捉之。(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大者如股,能上山觅食”,这说的真的是淡水鳗嘛?

乌鲗鱼,一名墨鱼,状如算囊,无鳞,两须长似带。腹下八足,聚生口旁。缩喙在腹下。怀板,含墨。其骨名海螵蛸。又云乌贼怀墨而知礼,江东或取其墨书契以给人。迹似淡墨,逾年墨消,空纸耳。黄《通志》(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先说“怀墨而知礼”,然后不动声色地讲了一件极其鸡贼的事情。这笔法,真真是绝了。

海和尚鱼,人头,鳖足,身差长而无甲。舟行,遇者率不利。明弘治初督学韦彦质按琼,渡徐闻,此物登舟。群骇,议禳之。先生方严,不敢白也。试毕而还,如履平地。可见妖不胜徳。《海语》(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这货(monkfish)我还真吃过,模样确实吓人。妖不胜徳,哈哈哈哈。

塘虱鱼,黑色,身滑无鳞,头尖而尾扁。腮有两刺,捉者须防其伤。《志》称风雨将作,群引涎,能越野。遇者获担而归,用沸酒活泡,益以乌豆,能愈聋。(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这鱼我小时候经常捉来吃的,从没见过能越野的吖。

飞鱼,一名文鳐,生南海。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群飞海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吴都赋》云“文鳐夜飞而触纶”。《本草纲目》(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飞鱼,小时候经常吃的,好吃。

规鲍鱼,一名鸡䱐。头大,皮绉,多骨,无刺。味清甜,宜羹。胆最毒,食之杀人。(舆地志四.物产.麟类)

听说过,没吃过,不敢吃。

讲真,在《鳞类》里头没有看到过山鲫,真是令我失望透顶。过山鲫本名鱼壳攀鲈,在文昌话里叫做“剪毛”,是海南极为常见的淡水鱼。这货枯水的时候能够上坡爬树,翻山越岭的去找一个新的水塘,可以说是鱼类中真正的战斗机。刚刚在“塘虱鱼”条目下看到的“能越野”,大概是将过山鲫的本事硬按到塘虱上了吧。

石蟹,生豪霸岭港边。在地有生气,掘出见风,则化为石。螯足难得全者。性凉,能消肿毒,亦治耳疾。海中亦有石螺,性质功用相当。(舆地志四.物产.介类)

“在地有生气,掘出见风,则化为石”,这是把州志当神话写了吧。

寄居虫,如螺,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载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南州异物志》(舆地志四.物产.介类)

火炙?人类真的是太坏了啊。

紫贝,《广州志》曰:贝凡有八,紫贝最为美。《岭表录异》云:紫贝,即蚜螺。儋振夷俚采以为货。《南越志》土产明珠大贝。《尔雅翼》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而行钱。王莽分贝为五品,故有大贝、状贝、公贝、小贝之名。不盈六分,不得为贝。《通志》(舆地志四.物产.介类)

咿,又是紫贝?

按州民只织吉贝,绝少养蚕。间有养者,工作禭具,无与纺绩之用。黎村养者,能为丝绒,然粗仅备黎桶而已。(舆地志四.物产.昆虫类)

也是,木棉是树上生的,养蚕多麻烦啊。

蜂,有八种。惟蜜蜂有君臣之义,作蜜益人。外有排蜂、黑蜂、黄蜂、衮蜂、道壁蜂、火筒蜂、青盲蜂。按蜜蜂俗称蝇蜂,不螫人。蜜醉,则螫。每逢吉日,群飞而过。土人握尘撒之,随尘下聚。择其大者名蜂王,用发系之,贮以葫芦,群蜂随入。置之吉贝园中,或僻处,数月而蜜成矣。排蜂,俗称马卵蜂,亦能酿蜜,螫人最猛,持火可免。有葫芦蜂、土蜂,不能为蜜。取其巢牌蒸之,可得黄蜡。(舆地志四.物产.昆虫类)

蜜蜂有“君臣之义”,在“吉日”最宜被捉全家。

蛙,一名田鸡。腿长,善跳。有青蛙、金钱蛙之名。春间,篝火,作声呼之,可获。三月三日,农民听其声,卜水旱。谚云:“田鸡声哑,田好稻把。田鸡声响,田好荡桨。”唐人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盖卜诬也。《府志》(舆地志四.物产.昆虫类)

田鸡声哑,田好稻把。田鸡声响,田好荡桨。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蛤,一名虾蟆。有山蛤、田蛤。山蛤,栖树上时,垂悬沫。旱久则鸣,其声桀桀。田蛤,产田间。皮斑,脊有白条贯顶。食之,愈痢。更有一种,背多痱磊,是名蟾蜍,又称癞虾蟆。皮肝有毒,食之杀人。取皮上垢研末,名曰蟾酥,可入药材。其蛰伏地中者,脚短,腹火。霖雨初出,见人则怒腹,涨如鼓。其声甚壮,俗名噰吭。(舆地志四.物产.昆虫类)

这个噰吭写得挺好。

红公马,客语曰雷公马。小者,灰色、无鬃。大者,头红、身黄、头有发,如马。多在树上,大小皆有细鳞。(舆地志四.物产.昆虫类)

我在《椰风昨夜来入梦》一文里面写过喝这么一段:“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年好长,一年里的日子总数远远大于所有的桥洞和山塘的总和。所有的桥洞和山塘都掏过之后,就得等下一次开闸放水才会有新的鱼虾可捉。在大旱的季节里,饮牛也得拉到水井边上去打水来喝。这时阿飞兄弟只好把眼光投向学校边上的野地和树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和小动物。阿飞吃过蚂蚱,吃过蟋蟀,还有在树上结网的蜘蛛和跑得飞快的蜥蜴。有一种浑身碧绿的大蚂蚱,肥壮的大腿有两个手指头那么长,在炭火上烤了以后脆脆的,带着一种很奇特的香气。在烤蜘蛛之前要从屁股那里把蜘蛛肚子里的蛛丝尽数抽出来,不然的话会很难吃。阿飞最喜欢吃的是一种浑身通红的蜥蜴,村里人都管它叫雷公马。据说被雷公马咬了会很疼,并且要等到天上打雷才会松口。阿飞被雷公马咬过一两次,确实挺狠挺疼,不过还是能够挣脱的。雷公马长着四条短短的小腿,有一双很灵敏的耳朵,一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飞快地跑到树上躲起来。如果实在是跑不掉了,就会恶狠狠地扑过来咬人。阿飞捉雷公马时都会准备一条长长的树枝,看见雷公马就远远地抽过去。经过多次演练阿飞这一招已经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般来说都会一击即中。捉到雷公马后,就用铅笔刀割去脑袋,刨开肚子掏去内脏,还要把皮剥掉。在溪水里把肉洗干净了,用盐揉一揉然后放在炭火上烤,不多时便可以闻见扑鼻的香气。阿飞从来不敢把雷公马带回家来吃,只能偷偷摸摸地在树林里吃完了再回家。母亲认为雷公马是天上的神物,吃了是会挨雷劈的。”

蚺蛇,大者能吞鹿豕。有二胆,一在腹中,一在肤里。遇人击伤,胆即至伤处护之。故耐击,不死。人遇刑,服其胆,不致伤命。《明史》杨椒山受杖,有遗以蚺蛇胆者,曰“椒山自有胆”,可谓明证。《府志》称“蛇性淫,遇妇人必逐。亟解裙投地,蛇绞其裙不去”。殆不可信。(舆地志四.物产.蛇类)

读到这里,算是读了五分之一吧。《崖州志》所记物产,都是本地所有,总觉得著作者抄录前人甚多而亲身考据者甚少。

茅鳝,岭南人好啖蛇,易其名曰茅鳝。食草虫,易其名曰茅虾。鼠,曰家鹿。曲蟮,曰土笋。虾蟆,曰蛤蚧。《倦游杂录》(舆地志四.物产.蛇类)

改个名字再吃,是几个意思啊?

《蛇类》没有提到海南最常见的鸡蛋蛇,黄脑袋,黄肚皮,无毒,爱偷吃鸡蛋。村人看到宅舍入蛇,通常都是要打的,但是看到鸡蛋蛇都不爱打。

砚石,生州东豪霸岭,色紫而细。制砚最佳,土人仅取为砺。(舆地志四.物产.石类)

作磨刀石,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吧。

郡主冼太夫人庙,在州治左。宋建。明洪武丙辰,知州赖斌修。成化戊戌年,判官赖宣以夫人在隋曾赐临振县为汤沐邑,改额曰郡主,复修。正德丁卯年,知州何冈再修。国朝咸丰三年,知州卢凤应、副将钟国瑞重建。(建制志.坛庙)

这么说来,临振县是冼太夫人的食邑咯。

唐:珠崖郡,银二十两,真珠二斤,玳瑁一具。振州延徳郡,藤盘,金。班布、食单。

宋:珠崖郡,高良姜五斤。

元:坺硠子(槟榔),干良姜。

明:糜皮。杂皮。翎毛。生漆。翠毛。沉香。槟榔。竹木。黄蜡。芽茶。叶茶。鱼胶。大腹子。紫榆。花梨。

国朝:康熙七年奉文,采买沉香一十三斤,每斤开销正赋三两五钱。后相沿为例,每岁加办贡香二十斤。

如上出自《政经志二.土贡》

所以从明朝开始,海南的茶叶就是贡品了。

直省、府、州、县学明伦堂之左,刊立顺之九年钦定卧碑晓示生员文。曰: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庭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条教,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知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为非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记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研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适以自杀其身。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于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他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勿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至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如上出自《政经志五.学规》

顺治九年,就是1652年,距今快400年了吖。

又,读到《政经志五.贮书》一节,列举了《上谕》《圣谕广训》《御纂春秋》《钦定唐宋文醇》《钦定唐宋诗醇》《穷州府志》《武场条例》等三十二部书,最后另起一行,加了一句:“(如上诸书皆佚。)”

猫猴

发表时间:2021-01-23 13:28:02 评论:0

珠崖人称山魈为猫猴,言其状如灵猿,知远近,性暴戾,喜劫掠。小儿哭啼,大人常以猫猴吓之,曰:慎莫作嚎啕,勿使猫猴擒。

日落石桥西,斜晖染朱崖。
猫猴坐崖头,仰面观云霞。
云底接茂林,依稀见青瓦。
炊烟三两处,缭绕越枝桠。

缘本白芝草,寄居野茶根。
茶树老嶙峋,斑驳覆苔藓。
藤葛绞木枯,枝残惊鸟禽。
偶有蛇鼠过,奔逐向溪涧。

玄衣皓发叟,自名红坎翁。
来不知其所,去不见其踪。
攀枝倚桠杈,举壶饮清风。
捋须拭酒痕,正坐说虚空。

芝草存慧心,闻道窥因缘。
岁久聚精神,幻得女儿身。
日上行空山,入夜披星眠。
最喜着素服,对溪理衣襟。

老翁尝有言:崖西有人居,
貌虽与我同,性实甚殊异。
意思不可度,行动难理喻。
慎勿相往来,更莫共言语。

四月溪水涨,叮咚摇藤萝。
偶有红花落,旋返漾清波。
逐花出溪谷,盘折过田坡。
坡尾现陂塘,石桥依芰荷。

扶苇坐汀堤,解履濯素足。
但觉暗香绕,依稀有若无。
掬水泽萍叶,扑簌滚晶珠。
萍底鱼虾动,悠然自沉浮。

履声出小径,犬吠惊远思。
左右皆平野,进退两无据。
窸窣系木屐,捧心长纳息。
约略定神色,怯怯望回蹊。

青衣白面郎,引犊下沙岸。
黄犊贪新草,转头拽麻缆。
黧犬卷赤尾,踢跶行田坎。
雏雀出乱蒿,啾唧上藤蔓。

阿妹甚名姓,乡里未曾见。
那厢去与来,何不搭语言。
羞面红胜荷,衣裙白似莲。
兀自顾清影,百唤无一应。

兄哥居塘西,筑室在南坡。
瓦屋十七路,厅堂大且阔。
路远肚欲困,日毒口应渴。
愿邀还舍下,亲为奉盂砵。

侬家住崖东,去此三五里。
忽忆老翁言,欲语又辄止。
家严坎上待,意恐归来迟。
谨谢塘西哥,后会应有期。

忐忑拾腿脚,疾疾向山行。
身后犹笑呼,不敢略转睛。
辗转入溪谷,方觉神魂定。
回首望陂塘,松竹遮沙汀。

扶石上坡坎,盘腿坐崖头。
翠带出荆榛,飘拂系匏斗。
黄犊迷平野,石桥如绣扣。
村郭寂寂坐,浮云行悠悠。

村人有何异,样貌和我同。
举止颇肖似,言语亦相通。
忍将牛马役,摧折柏与松。
终岁营寮棚,世代筑樊笼。

白面牵牛郎,谈吐甚生趣。
怜我饥与渴,径自荐饭食。
堂下有阿谁,何人共起居。
思绪随云游,不觉日已西。

流霭淹余霞,旷野没苍茫。
冥昏剪树影,银钩挂穹帐。
邃幕青如墨,正宜匿行藏。
何不趁夜色,暗把塘西访。

援葛下高崖,循溪过石桥。
蛙声出圩埂,胡萤舞洼坳。
田尾接南坡,龛社鸦雀闹。
穿林见屋舍,隐约烛影摇。

凭树窥庭内,骤然闻喝吼。
妇人踏槛叱,举臂抡苕帚。
男夫绕几避,当啷坠瓦瓯。
肥猫夺门出,黧犬夹尾走。

小儿坐地啼,唾涕糊脸面。
老妪顿足怨,颤巍相解劝。
后山有猫猴,歹恶兼耳敏。
慎莫作嚎啕,勿使猫猴擒。

闻说气不平,趋前入堂户。
猫猴有何辜,竟致大诋辱?
老小皆诧讶,转头相睨顾。
顷刻成骇惧,厉呼窜如鼠。

只身立堂前,愕然望空庭。
促织吟墙隅,杜鹃鸣幽林。
邻舍争闩门,推槅掩窗棂。
家家灭灯烛,户户绝音声。

暗夜梆锣急,唤应四角起。
周遭渐鼎沸,村人奔呼至。
青壮执刀棒,妇孺举明炬。
不期盆盂袭,秽渍污白衣。

一夫越众出,怒目睁欲破。
就炬焚咒符,捶鼻向天唾。
妖孽忒大胆,入室行劫夺。
雷公偕电母,速降除殃祸。

飙风平地起,烛熄灯炬灭。
瓦石逐屋脊,嚣尘噬星月。
电光织网罟,乌夜白胜雪。
霆雷震耳聩,声声肝胆裂。

深邃起哮唬,中庭抖如筛。
黄泥涌若沸,老叟穿土来。
双双遁地走,观者皆愣呆。
所遗者何物,阶上断袖白。

雷止电光暗,万籁寂无声。
村人面面觑,屏息几欲停。
疾雨破晦默,峭冷赛寒冰。
争做鸟兽散,闭户慰忧惊。

鹧鸪唤天光,红坎裹茫烟。
黄鼠搂梢头,引颈望芳甸。
猫猴驻足观,恳恳相诫勉。
慎莫近人居,慎莫惹凡尘。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注:
一、兄哥,海南话,指兄长,可代称亦可自称。
二、海南民居以“瓦路”指代椽条,十七路指正室厅堂檩木上架有十七根椽条。正室厅堂上椽条为单数,通常在十一根到十七根之间。民居十七根椽条以上者甚少,多见于祠堂与书院等公共建筑。

关于落日

发表时间:2020-12-19 23:02:04 评论:0

去年六月的时候,对着艳过留痕君的照片写了一首关于落日的看图说话:

《落日》

落日烧浮云,漪流映残霞。
老树停啼莺,野岸歇白鸭。
幽径穿绿林,竹篱攀新花。
檐下卧黧犬,怡然听蒹葭。

记得那时在紫贝书社群里有一个关于落日的讨论。颇有几位社友说,诗歌中关于落日的描写,莫过于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了。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半江瑟瑟半江红”自然是极美的,不过还不是我的最爱。我最喜欢的落日,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怎么说呢。《暮江吟》是一种自然美,只要读者识字并且具备常识,即是一种无需思考即可领略的美;《使至塞上》是一种社会美,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一种需要经过思考方可领略的美。

《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老师出差途中写下的日记。开元三十五年(公元737年),王老师被老板安排到边境去慰问军队。王老师不太可能是一个人去的,但是只有一辆车,可见随从不多,带的东西也不多。开头一个“单”字,是这首诗的情绪基调——孤单,寂寞,无所依靠。

如果只是孤单失意,也就罢了,然而王老师进一步用了“征蓬”一词。“征蓬”是一种没有根的枯草,随风飘零。出塞这事,肯定不是王老师自己想去,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王老师觉得自己就像一团枯草,被风哗喇喇一下卷走了。这种无力感,就浓缩在“征蓬”两个字里。

这团随风飘零的枯草,在路上还遇见了一群鸟。不同的是,枯草是孤苦伶仃地被风卷离家乡,而这群鸟却是兴高采烈地回家去的。

远行的人,读到这里,便由不得要落泪了。

不要忘了那时候王老师在沙漠里。沙漠很大,无边无际,而太阳很快就要沉没了。目睹沙漠之壮大,反观自身之渺小,恐怕王老师也觉得触目惊心吧。唯一能够给人慰藉的,只有远处守军燃起的报平安的烽火。烟火,哪怕是士兵点燃的烽火,也是人烟。只要走到有人烟之处,就不怕了。

有的人说,这“孤烟”是守军为了报警而点燃的狼烟,我实在不能苟同。唐代《通典·兵·守拒法》有云:“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王老师途中所见为孤烟,也就是一火,可见是平安火。杨夔《宁州道中》亦云:“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

夜行的人,看到远处微弱的灯光,也是这种感觉吧。

落日殷红,遍地黄沙,王老师能够在天黑之前走到烽火台吗?读者殷切地观望着,期待着,就好像是自己行走在沙漠里一样。王老师就这么走啊走啊,终于遇到了烽火台的守军。这里萧关和燕然都是虚写,指的是大致的地理范围或者方位,不是准确的地理位置。总而言之,终于遇到自己人了。

那时的王老师,大概是喜极而泣了吧。

“半江瑟瑟半江红”只是美丽(beautiful),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超出了美丽的范畴。按我说,得算是壮美(sublime)了吧。

这种壮美,是凄凉的,是令人心悸的。

哥瑜仁波切对于我的评论,颇不以为然,说王老师这么有佛性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写这么丧的诗。

讲真,纸上得来终觉浅,修行这样的事情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过丧无可丧的经历,怎么可能真的有佛性呢。

突然想起来,天下第一有佛性的诗人,其实得算我们苏公东坡。

又另,记得当时姐二提醒说,天下第一厉害落日,还得算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公静安有云:“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也是社会美,大气磅礴,可以说是壮美的典范了。静安先生对《忆秦娥》的评价,的确无可辩驳。只是静安先生所评价者仅限于词,而王老师的《使至塞上》并不是词,所以不能说静安先生看不上王老师的诗。

顺便看看被静安先生排名第二的《渔家傲》,是不是有点《使至塞上》的痕迹?要记得,范老师比王老师小了差不多三百岁呢。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要不要夹带私货说一下自己的《落日》呢?

在这首《落日》中,落日只是个起兴的引子。一位旅人,在落日的余晖里沿着溪边行走。镜头越拉越近,看到老树,看到岸边的鸭子,看到村庄的防风林,看到树荫底下的小径。走进村子,看到一个竹篱环绕的院子,篱笆上爬着花朵,也许是牵牛花吧。一只黑狗趴在屋檐下,屋里传出读书的声音,屋里那人,读的是《蒹葭》呢。

中国文学里面的用典,相当于程序设计里面的模块调用,就是将一个约定俗成的意境直接植入到你的文字里面。

就是这样。

小白蛇说,《落日》这首诗,工整得令人发指。

理工男就是这样的呀。

M 老师,走好

发表时间:2020-11-27 22:14:30 评论:1

M 老师是我2000年在UIUC读书时的室友。那时我读硕士,他是西南财经大学公派过来的访问学者,已经是副教授了。

在我的记忆里,中国大陆公派到美国的访问学者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我曾经在博客里写到,他们“通常都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平时就是上上网,聊聊天,打打游戏,或者是生个孩子”。M 老师常常去教室旁听,也常常怨叹自己英语不好,不怎么听得懂,让我觉得他很与众不同。在UIUC,听不懂老师讲课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我也选过一门一个单词都听不懂的专业课,后来干脆就退掉了。

我出门很早,回来很晚,所以和M 老师的交流并不多。我忙着做实验的时候,M 老师帮我做过许多次饭。我半夜里坐最后一班车回来,M 老师已经关门睡了,但是给我留着客厅的灯,饭桌上压一张小纸条,说是电饭煲里给我留了饭。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发生在M 老师快要回国的时候。那天夜里我从实验室回来,听见M 老师在房间里小声地哭。我敲了敲门,M 老师红着眼睛出来,问我会不会用扫描仪。美国的书很贵,M 老师从图书馆借了许多书,想要扫描了存在电脑里带回去。M 老师所在的院系管理很严,不允许访问学者在复印室整本地扫描书籍,M 老师就买了一台扫描仪,可是不会在电脑上安装扫描仪的驱动程序。正好我略懂电脑,就帮M 老师把驱动程序安装好了。M 老师开心得很,说这扫描仪是自己掏钱买的,要是不能用,就相当于白买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扫描仪是很贵的。

后来M 老师就回国了。再后来,我也回国了。

2008年,我到成都出差。M 老师在成都某大学当教务处处长,听说我到成都来,就邀我吃个晚饭,一起吃饭的还有中铁T 局的某总等等。正吃着,某总收到一条短信,说是属下某单位在某隧道施工时发生了重大恶性安全事故。我也曾经学习过土木工程,知道“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定义。按照国家规定,死亡人数达到3 人要报国务院备案,相关负责人要追究领导责任的。某总一边吃饭一边打电话了解情况,最后确定为2 人死亡1 人重伤,话语之间似乎是有些人虽然已经丧生但是暂时不能算是正式死去。处理完事故,某总又打电话给其他下属,要求尽快对下属单位进行生产安全教育,但是不要提起刚刚发生了施工事故。吃完晚饭,我先行告辞回去酒店休息,M 老师说得陪某总打麻将,又说某总第二天要检查生产安全。

自成都一别,我和M 老师再也没有联系过。

吃晚饭的时候,突然从朋友圈的新闻里看到M 老师自杀的消息。这样的消息,我一般都不会点开来看的,然而新闻标题里有M 老师的名字,所以就看到了。

我不知道M 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新闻里所说的事情孰真孰假。只是突然听说一个曾经认识的人不在了,不免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可惜。

M 老师,走好。希望您在那边不需要陪人吃饭,也不需要陪人打麻将。

谢谢哥攀的字

发表时间:2020-10-29 10:19:14 评论:0

涨学费啦

发表时间:2020-10-28 19:12:59 评论:0

受疫情影响,今年凸凹少了许多国际学生。没了这些花大价钱上学的财神,学校似乎要揭不开锅了。学校收入少了, 就打算裁员工和涨学费。

今天下班后到学校里去走了一圈,又看到一群学生在办公大楼那里抗议学校裁员工涨学费。一部分学生占领了大楼顶层,一部分学生站在楼前空地上。楼上的人喊“who's university”,楼下的人答“our university”,配合得很好,显然事先是排练过的。参与的人并不多,加起来不过三四十个的样子,年纪都不大,大概是本科生吧。他们有的唱着,有的跳着,脸上洋溢着笑容,拿着喇叭大声呼喊“I am angry”(我很愤怒)、“no cuts”(不要裁员)和“no fees”(不涨学费)。又将骂校长的话编成歌谣,用《两只老虎》的调调唱出来,就好像是啦啦队为自己的球队加油。

看着他们恣意开心的样子,自己仿佛也受到了感染。门口值班的两个保安也很开心,一边看一边笑。

年轻真是好啊。

鸡母携鸡子

发表时间:2020-10-27 21:14:33 评论:0

鸡母携鸡子,庭前觅白蚁。
西风穿林过,簌簌落榕籽。
竹篱有新花,村路少行迹。
柴门坐黧犬,久久望桥西。

这首短诗,是今年二月份写的。

我们还在海南的时候,有一个不大的庭院。说老实话,没有竹篱,也没有柴门,栏杆是铁的,大门是钢的。除了门口的两棵大榕树,院子里还有好多树,大都是果树。树底下散养了好多鸡,白天吃白蚁蚂蚱,晚上睡在树枝上。母鸡们零零散散地在草丛里下了许多蛋,大都被我们找到炒来吃了。但是草丛很高,还是有漏网的鸡蛋,偶尔能看到母鸡带着三五只小鸡出来玩耍。

我们真的有一只狗黑。记得小黑妈妈家是养罗非鱼的,小黑刚被抱到我们家的时候,浑身都是鱼味,连续洗了三天才把鱼味给洗掉了。小黑很聪明,会抱人大腿撒娇,会踩人脚丫不让走开。有一段时间,我们平时住在海口,周五晚上回文昌住。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是小黑在家门口等我们,远远听见我们的车声,就飞奔出来迎我们,一直要跑到小桥那边去。

小桥也真的在西边,原先很矮很小,颇有些年头了。2010年秋天发洪水,这桥被淹了一个多星期,洪水过后,就被拆掉重修了。那次洪水,我们也被困了一个星期,没有别的吃的,每天都只有鸡吃。

可惜的是后来小黑不见了,村人都说可能是被捕狗的偷走的。

这首诗,开头写得是鸡母携鸡子,可是写着写着,突然好想小黑。

芰荷

发表时间:2020-10-25 16:44:49 评论:0

村北有山塘,塘水浊如泔。
芰荷生参差,荷叶斑驳染。
莲花出污泥,赭黄配青蓝。
一支偏独秀,赤橙自烂漫。

昨天童君分享了两张睡莲照片。同一片荷塘,一张是童君拍的,一张是饭哥拍的。​两相对照,不禁哂然。

下午坐火车去打羽毛球,路上百无聊赖,便随手写了几句。

王公静安有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早些时候,总觉得造境要胜于写境,最近读了苏公的一些古风,方知未必。

今年写了两首长些的古风,一首《遇文殊》,一首《玄鸟》。《遇文殊》造境为主,写境为辅;《玄鸟》写境为主,造境为辅。就思想性而言,《遇文殊》可能稍好一些;就文字技巧而言,《玄鸟》不输于《遇文殊》。

今天写这首《芰荷》,也顺便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写诗固然要注意文字的美,是不是也必须确保内容的美。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反观之前自己写的短诗,很明显有一些唯美的倾向。因为唯美,便不免有造作之处,意境也不免显得生硬。

玄鸟

发表时间:2020-10-21 07:05:09 评论:1

因时疫故,常舍公交而行穿雪梨大城,沿途多鸦鹊,喜袭人,不堪其扰,有感而作。

冥昏揾食归,怅怏行复止。
道旁榕树茂,榕籽遮回蹊。
蹑足惜破履,忽觉疾风袭。
愕然四顾盼,玄鸟擦头去。

窥余止步观,敛羽立高枝。
转睛不我顾,佯呆作木鸡。
窥余抬足行,振翅又来欺。
闻声觉胆寒,唯恐鬓毛稀。

余行伊亦趋,余停伊亦栖。
一击犹可避,再三终难抵。
沉吟更搔首,搜肠得一计。
鞠身解破履,径向玄鸟掷。

一掷堕草圃,再掷挂斜枝。
斜枝高且细,纵跃不能至。
抱树推且摇,树坚若磐石。
玄鸟侧目视,呕哑嘲哳啼。

投石射鞋履,十射无一及。
旋返拾枯柴,抛柴击斜枝。
木叶纷扬下,窸窣坠榕籽。
举袖护白头,捶胸长嗟吁。

顿足频怨叹,口燥不成语。
幸得鞋履落,喜极几欲泣。
蹲地系鞋履,百感竞交织。
起身仰天啸,直欲舒胸臆。

长啸犹未绝,当空降污渍。
稠液糊眉睫,腐臭塞鼻息。
玄鸟嘎吱鸣,音声有得意。
鸣罢展翎羽,撅尾再遗矢!

抱头作鼠窜,玄鸟紧驰驱。
循径直奔遁,半里不回视。
喘噎若狂牛,敝屣几欲弃。
但觉膝如泥,脚力难为继。

惴怯觅玄鸟,暮色掩形迹。
见此心略宽,颠跌坐路堤。
骇汗纵横下,森凉濡褐衣。
惝恍失神志,良久不能起。

冷风吹梦醒,斜晖没城西。
扶额长太息,怠缓振衣褛。
攥拳强嘘吸,勉为支薄躯。
灯照孤影长,怅怏行复止。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西西弗神话

发表时间:2020-09-20 16:05:09 评论:0

我读过许多拙劣的翻译作品。沈志明翻译的《西西弗神话》,毫无疑问是最糟糕的一部。是的,在这里我不需要使用“之一”这样的表述。

加缪是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哲学论述本身或许难以理解,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未曾受到质疑。总体来说,沈志明的翻译不过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词语与断句的组合,从中很难找到几个完整并且通顺的句子。这样的翻译质量,不免使我在阅读的时候忧心忡忡。读到一头雾水之处,总觉得自己还存有基本的理智和判断力;一旦觉得略有所得,又立即怀疑自己所理解的恐怕是个假的加缪。

我总以为,一部好的译著,必然是建立在译者对原著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反之亦然。用加缪自己在《西西弗神话》里的原话来说,便是:“Méfiez-vous de ceux qui disent : « Ceci, je le sais trop pour pouvoir l'exprimer. » Car s'ils ne le peuvent, c'est qu'ils ne le savent pas ou que, par paresse, ils se sont arrêtés à l'écorce.”(要提防那些说什么“这个我太懂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的人。他们说不出来,就是因为不懂,或者是由于懒惰而浅尝辄止。)

你看,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我都不愿意直接引用沈志明的译本,宁可大费周章找出法语原文来,再查字典自己翻译一遍。

加缪的这句话,用来做沈志明这个译本的注解,毫不为过。

更晚内容 更早内容

云与清风常拥有,
冰雪知音世难求。
击节纵歌相对笑,
案上诗书杯中酒。

蒋清野
2000.12.31 于 洛杉矶

最新评论


2025-03-27 08:28:09
Max 评论了 《父亲走了》

2025-03-08 04:13:52
W 评论了 《我不想颂扬普京大帝》

2024-07-22 16:02:03
云思 评论了 《无题》

2024-06-27 10:01:54
yiming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5-06 08:50:06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5-03 19:49:00
jimmie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2-19 03:32:57
林小静 评论了 《埋剑渡》

2024-01-05 03:54:28
路过者 评论了 《2023年度盘点》

2024-01-04 10:22:29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1-04 10:22:05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1-04 08:05:13
qyjohn 评论了 《2023年度盘点》

2023-12-17 15:18:45
qyjohn 评论了 《乱记》

2023-12-15 00:43:24
wells 评论了 《乱记》

2023-08-13 16:28:22
qyjohn 评论了 《番来朝》

2023-07-24 21:04:49
qyjohn 评论了 《捕蛤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