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窟芋
发表时间:2025-05-24 17:30:00 | 评论:0 |

阿攀观芋艿生路侧雨水口下,作诗云“疑是篮边落,骨碌跌井中。抬头知困处,励志向天空”。阿飞见喜,续貂二首,用阿攀原韵。
其一
运衰篮边落,命歹困井中。
蜷缩冥昏处,翘首望天空。
其二
脚滑篮边落,手短困井中。
当是命定处,心寂万般空。
乡贤记·陈应龙公
发表时间:2025-05-06 12:30:00 | 评论:0 |

陈应龙公(1897 - 1951),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军中将。胞弟陈应垣公(1907 - 1997),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国军少将。陈应龙公一生戎马,历经二次北伐、中原大战、第四次围剿、第五次围剿、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抗战后期,因与李汉魂上将不和,以“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罪入狱,出狱后弃官从商。抗战胜利后,二公变卖祖业创办文西中学,1950年接收首批学生入学。同年,陈应垣公随国军撤往台湾。次年,陈应龙公在文西中学门口被枪决。
依琼州习俗,称陈应龙公为公龙,陈应垣公为公垣,公龙之妻王淑卿女士为卿婆。孙中山先生非琼州人氏,依大陆习俗称为孙公。白驹指冯白驹先生,时任共军琼崖纵队领导人。
公龙共侬只隔村,公厝上坡侬后溪。
少时朝朝听公名,赴墟硬是过文西。
人言公生面圆圆,大个身板眼眯眯。
又言公生读书种,毕业黄埔第一期。
亦曾搜刮公行止,只见片言和只语。
馆阁高藏公传略,厚颜诲盗得一窥。
公莫责侬读败书,实是愈读愈生疑。
公本负笈做士人,谁人荐公入军旅。
伐北洋,定中原,剿赣南,镇闽西。
敌国交战有时尽,兄弟相争无止期。
败淞沪、保徐州,丢桂南、失枣宜。
侬知国军不抗日,哪知公龙血粘臆。
应庆幸,贼寇不能夺公命,
当未料,同袍陷公入囹圄。
倭寇降、国共争,弃官职、归乡里。
尽售祖田兼家业,潭牛墟上起文西。
公垣劝公赴台岛,公劝公垣识大体。
人不读书只古气,民未开蒙任贼欺。
阿共亦是仁义辈,白驹料不斩布衣。
侬听老者叙旧事,说者淡然听者悸。
才任校长分书奁,即成匪徒游街市。
棍棒加身终不悔,就戮犹呼孙公语。
卿婆抛家随公去,长子押解赴西域。
八岁大女牵幼妹,衣衫褴褛沿街乞。
公龙去后三十载,忽见榜文贴镇墟。
上云公龙真国士,下言误杀实痛惜。
公不见,
街头巷尾同嗟吁,做人莫若公龙愚。
公不见,
村老父兄责儿女,慎言理想或主义。
彼时侬方五六七,只知附和真古气。
今时侬将近半百,方觉县志缺一笔。
人谓史官书伟功,败绩终难录正史。
容侬略略拾遗佚,说与后生任评议。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观刻石
发表时间:2025-04-24 17:05:00 | 评论:0 |

山行逢急雨,暂避斜崖底。
不意观转角,依稀见刻石。
伏首细细勘,一夫兼一女。
夫手引女爪,牵扯过涧溪。
寥寥止数笔,形神皆朴鄙。
抚石寻铭记,四下无一字。
崖根残烛冷,腐果生霉丝。
石隙香脚重,似是寄相思。
山下问野老,何人复何事。
野老环顾睨,容颜渐戚戚。
长叹山水恶,愧对太平世。
女子尚远嫁,男儿患无妻。
人丁渐凋零,香烟难为继。
听闻荒蛮处,崇男不喜女。
生男如金玉,生女如敝屣。
游贩见不忍,暗暗济羹食。
孤女念其恩,抛家随行止。
三五相牵携,辗转入此地。
里社齐来观,标草竞高低。
嫁作村人妇,同床共枕席。
邑人感其德,刻石以为记。
一时声名噪,远近趋若鹜。
弹指十余年,结缘数无计。
远者生扶南,近者出滇池。
同村不同音,同房不解语。
无妨育儿孙,绵绵延子嗣。
最恨公知辈,无端弄是非。
矫言罗诱拐,妄语织威逼。
只恐天不乱,告诉上京师。
念诸孱弱妇,屈生在蛇域。
抑或跛手足,抑或落颠痴。
无得善人留,早早葬壑溪。
岂料千夫指,州县颜面失。
良民多忧悒,但恐妻子离。
忍心售牛犊,衙府购婚契。
货郎避流言,悄然匿行迹。
或说入江海,或说陷囹圄。
萍踪虽已逝,传奇留乡里。
时有孤鳏者,携礼崖下祭。
愿得斯人出,勿令坏宗祠。
观石本兴致,闻说长嗟吁。
生值昌明世,国恩泽兆亿。
天道有何怨,阴阳失调适。
生男凡一百,生女仅九十。
九男得婚配,一男定不娶。
岂有万全策,齐齐得生息。
无语对野老,同行催逼急。
草草录其事,聊以消茶余。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青桔
发表时间:2025-04-10 19:15:00 | 评论:0 |

故邑产土鸡,以肥著称。邑人治鸡,不过白煮至八分熟,切大块,佐以姜泥蒜泥桔汁,甚鲜美。其中青桔者,点睛之笔也,邑人谓为鸡魂。邑人远游,往往植青桔于寓所,因地制宜。余虽古气,不能免俗,亦盆栽一株以慰乡思。村居多大树,大蝠栖其上,翅展一臂有余。青桔转黄时节,大蝠常来偷盗,畏酸而不食,掷果满地。
我栽青桔慰乡思,窄盆瘦土短根基。
桔叶斑驳桔参差,徒惹远客念村鸡。
飞鼠那解愁滋味,浅尝辛酸应堕齿。
终是雨打风吹落,枯木残桔共尘泥。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父亲走了
发表时间:2025-03-09 16:05:00 | 评论:1 |

母逝三年未归祭,老父新丧亦不趋。
白日庸碌强自欺,梦醒急将悲声抑。
自打落齿宜自咽,自酿苦酒且自食。
抢地呼天徒增笑,冷暖酸辣留自知。
父亲于3 月8 日凌晨2 点2 分去世,农历二月初九。
乱记
发表时间:2025-03-01 22:56:00 | 评论:0 |
很多年前,我在北京跟陈老师学泡茶。陈老师讲课,多用铁观音作为范例,考试也是。往往是半下午喝茶,味道淡淡的,也没什么香气,晚饭后突然觉得口里甜甜的,才想起是铁观音,再一回味,满口生津。陈老师说,铁观音也被称为君子茶,既有内涵又很含蓄,毫不张扬。陈老师又说,现在铁观音也往高香型发展了,这样的君子茶,已经越来越难找到了。
跟陈老师学泡茶,是有许多规矩的。譬如说热盏醒茶这个步骤,我很少在别处看到。我在《四月十五与二三故雨新知饮景迈》这首诗里有一句“揭盏窥芳林,空谷见幽兰”,便是热盏醒茶的感受,对于没有这种体验的人来说,只能是妙处难与君说了。又譬如说,六人席要准备七个杯子,第一泡茶给茶祖分一杯,放在边上。茶祖就是神农公,他受这一杯,当然是有资格的。这个规矩,我守了许多年,直到后来去了趟墨尔本,这一杯就分给文殊姐姐了。又譬如说,前三泡茶,是要噤声的,有什么想法,等第三泡之后再慢慢说。讲真,语言在表达味觉嗅觉这件事上实在是无能为力,哪怕是同席共饮,无论如何表述,终是不免鸡同鸭讲,冷暖自知。又譬如说,喝茶要写茶记,什么时间,跟什么人,在哪里喝,喝什么茶,什么炉子,什么器皿,用什么水,水温如何,如何注水,如何出汤,茶叶如何,茶汤如何,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苦涩几何,都要细细道来。写茶记的好处,那时我不明白,写得也不多。直到寄居胡地,才意识到没茶喝的时候只要把当年的茶记找出来读一读就会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就好像是又喝到了那茶一样。
回想起来,陈老师教我泡茶,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离开北京后,就没了喝君子茶的口福。咱人笨缘浅,自己买的铁观音,都是高香型的。我在海南的时候,台湾的林大哥夫妇过来看我,给我带了些杉林溪,很是符合我对铁观音的期待。林大哥说,阿里山里有个杉林溪茶场,退伍老兵经营的,他每年都会到那里买茶。林大哥的普通话是闽南味的,我一直把杉林溪当作三零七,想当然地认为是个部队番号。后来去台湾出差,不知道在哪里看到杉林溪这个名字,才知道原来自作聪明了很多年。
那回去台湾,走马观花般看了许多事物,现在大都忘掉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姓米的家伙写了幅字骂东坡公咪了他一块破石头,现在还挂在故宫博物院那里。有家叫做银思卷的银器作坊,墙上挂了幅字,是女老板自己做的诗。我对着字端详许久,女老板大概是看出我不识字,就把诗给我念了一遍。林大哥夫妇带我们在彰化逛吃逛吃,吃什么都觉得好吃。除此之外,就记得水果市场的金钻菠萝、紫藤庐的茶、哪哪哪的炒猪肝、还有哪哪哪的枣泥糕了。
扯远了好像,绕回来继续说喝茶。
最近年纪大了,绕得远了突然不太记得原来打算说的是啥。想了好久,才想起来是想说说红茶的薯味。
薯味这个词新鲜出炉的时候,都说是英德的特点,金骏眉也有,滇红就少见。出于好奇,我把九七年的英德和新产的英九、金骏眉、云南晒红拿出来对比过,还真有一种英九和金骏眉共有而老英德和滇红没有的味道,就像是蒸熟又凉透了的红瓤地瓜。后来再喝红茶就特别留意了一下,老英德、滇红、正山小种、东方美人、红玉似乎没有,坦洋工夫、岩红、川红、安吉红等等基本都有。做得好的茶,都是淡淡的的,并不浓烈;做得不好的茶,味道就特别浓,像是被虫子咬坏了的地瓜。这种地瓜,在闽南话里面叫做“臭癀番薯”。煮地瓜的时候,要是混进去了个臭癀番薯,一整锅都是臭的。
好像说了点啥,又好像啥都没说,对吧。
先说这么多。
南岭售蔗
发表时间:2025-01-27 20:45:00 | 评论:0 |

南岭售蔗
余尝闻南岭蔗业门阀林立,禁越县贸易,民多怨言。
年头埋蔗尾,年尾伐蔗杆。
竹篾扎成捆,田头堆成山。
昂首出问价,伏首入门还。
长叹年景好,一斤二毛三。
游贩门前过,歇担指东南。
邻县二毛五,速往莫延耽。
疾疾雇长车,突突上坡峦。
坎顶遇衙卒,执杖相阻拦。
捋袖指榜令,义正兼辞严。
县爷有教谕,糖蔗赵家专。
汝耕本县田,当念本县恩。
岂可贪小利,犯科做滑奸。
长揖谢兄哥,且听老弟言。
州县无区别,物什有贵贱。
价高谁不愿,价低谁自甘。
官得二分利,民承千斤担。
可怜妻与子,巴巴望门关。
请受老人头,酒亭兑零烟。
借道出县界,惴惴犹不安。
卸蔗换钞银,略略觉心宽。
归家压箱奁,腿脚几欲瘫。
对壁拜太祖,游村话乡邻。
县爷虽贪诈,衙卒尚良善。
日行三百里,胜种半亩田。
野有蔓草斋主人时寄雪梨
不知今日是何年
2024年度盘点
发表时间:2024-12-28 21:25:00 | 评论:0 |
读过的书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安徽师范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年
肖唐镖:《中国乡村报告》,学林出版社,2005年
李小云等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陈寿:三国志
Steven Pinker, Enlightenment Now,Penguin Books, 2018
钱钟书的注,过于刻薄了。他的评论,在当时大概是大胆而新颖,只是细细读来总像是将西方的俗语翻译成中文。他选的诗,我倒是挺喜欢。
《汉魏六朝诗选》大概是我最常读的一本书。每次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一翻。
《李商隐诗选》并没有认真读。因为读书太少的缘故,读李商隐总觉得过于晦涩。五月份读完这书后发了个圈,说:“一直都承认自己读书少,只是读李商隐之前不知道自己读书原来这么少。读完李商隐,又把钱钟书选注的宋诗粗粗过了一遍,顿时觉得钱钟书真是太会为读书少的人着想啦。”
古诗十九首,我自以为是读过无数遍的。翻开马茂元老师这本薄薄的《古诗十九首探索》,才知道原来并没有读过,只是把那些字连着看了好多遍而已。
《三国志》并没有读完。陈寿公的文笔,跟魏徵公不能比,跟姚思廉公也不能比,读起来总觉得很沉闷。
认真地说,为生活所迫,今年没读什么书。只能说长恨此身非我有,然后外加一声叹息了。
写过的诗
二月:埋剑渡三月:偶得
四月:无题、凉瓜、佛手瓜
五月:夜郎叟、缘溪行、过番十年
十二月:售荔枝
三首长诗里面,最喜欢《夜郎叟》,其次是《埋剑渡》,最后才是《售荔枝》。
每个月写一首诗的旗子,今年又歪了。去年许给冼英姐姐的诗,还是没有写。2025年有个心愿,就是旗子要保住。
其他
认真写字的人,大都是骄傲的。我就是一个很骄傲的人。更早内容 |
云与清风常拥有,
冰雪知音世难求。
击节纵歌相对笑,
案上诗书杯中酒。
2000.12.31 于 洛杉矶
最新评论
2025-03-27 08:28:09
Max 评论了 《父亲走了》
2025-03-08 04:13:52
W 评论了 《我不想颂扬普京大帝》
2024-07-22 16:02:03
云思 评论了 《无题》
2024-06-27 10:01:54
yiming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5-06 08:50:06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5-03 19:49:00
jimmie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2-19 03:32:57
林小静 评论了 《埋剑渡》
2024-01-05 03:54:28
路过者 评论了 《2023年度盘点》
2024-01-04 10:22:29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1-04 10:22:05
qyjohn 评论了 《致访客(Welcome)》
2024-01-04 08:05:13
qyjohn 评论了 《2023年度盘点》
2023-12-17 15:18:45
qyjohn 评论了 《乱记》
2023-12-15 00:43:24
wells 评论了 《乱记》
2023-08-13 16:28:22
qyjohn 评论了 《番来朝》
2023-07-24 21:04:49
qyjohn 评论了 《捕蛤蜥》